Skip to main content

广播里的孩子

约3天前,堵在四惠桥的我例行收听北京文艺广播早间直播互动节目。当日话题为“您给孩子报班了吗”。不得不说北京的父母消费能力确实过人,听过的没听过的才艺与特长一大堆,少则三五万一年多则十几万几十万一暑假。而且,远远不限于什么唱歌跳舞画画了,马术、击剑等也似乎大有普及之势。

我从小爱跑爱踢球,小时候我从足球中获得过巨大的快乐;大学时足球让我收获友谊与体魄;现在的足球是减压与社交。但无论哪个阶段,运动给人精神与意志的激励和促进都是巨大的。而我仅仅是足球而已。换到这些孩子身上,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培养必然会带来各方面眼界与技能的提升,也势必会由兴趣爱好带来品格和意志的提升。

想一想这种投入的数量与可能的回报,还是很可怕的。


便利店里的孩子

我目前住处是一个新小区,位置偏僻但在城市主干交通边上,轮上交通还算方便。年初搬进去逐渐楼下有了便利店。便利店的老板和老板娘似乎和我差不多年纪,他们的孩子看起来可能六七岁,大概一二年级的样子。暑假到了,孩子是没有回老家,在楼下的便利店帮忙,晚上会在店门口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从技能上看,这孩子似乎已经掌握了微信收银、水果蔬菜称重等技能,孩子活泼开朗也乐于给家里帮忙,也经常会给楼上送货送水之类。

至少,这样的开放的态度和什么人都敢打交道的胆识是我小时候不具备的。


当我还是个孩子

3年级是个分水岭,3年级之前我住在一个相对偏僻一点的地方,那时候我的世界大致有十几个大人加五六个同龄的伙伴。其他人虽然物理上在一起但并无实际交集。那时候别人都和我爸妈笑谈我“腼腆”但实际上我也知道那是一种不自信或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也似乎一度为此有一丝丝忧虑未来。3年级之后搬家进入老式的“小区”与“楼房”,世界的地图进一步扩展,在此不表。

小时候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的我应该是不知道还有马术、击剑这样王谢堂前燕的。


一方面,时代的发展使得努力的人完成了自己的财富积累,也使得他们能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让自己的后代更加精彩;另一方面,人口的密集使得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竞争与对比的关系,这使得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在努力成为别人眼中更好的自己,而这事实上也确实使得这部分人在变的更好。

之前接触的一个客户的孩子,Canadian Citizen, 从小到大顺义国际学校读书,英语算半个母语,跳舞绘画写诗,一到假期就全世界各种Camp 或 summer school。很难描述“普通”孩子与这样孩子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甚至很难描述到底多“普通”才能是“普通”,年均10万辅导与培训的京二代、还是早早投入社会锻炼的小伙子,还是诸如我或我小时候那样的无知儿童。

一方面我们在痛骂阶级固化房价高企,另一方面我们确实要承认比我们有钱的人无论在各个方面都比我们更努力,好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扔是风风火火建设之中,乱流之中机会多.

Keep calm and carry on.

Next Pos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