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意识

近期草草读了薛定谔大佬的《生命是什么》,出于自身科学素养有限的原因很多地方很难从理性上认可或否认,但从感情上却很容易与一些玄而又玄的内容产生共鸣,也不难理解全书最牛逼的句子被大众认定到了“生命以负熵为食”这样的生命价值观的提炼,以及建立在序将永远走向无序的关于“序”的度量。。

这样的语境下,所谓生命皆为过眼云烟,就似乎得到了一个物理学家严谨而微微量化的定量,个人的生命和生命本身,皆为存在物中熵的一点点跳水波动而已。

意识,则是这个跳水波动中,最令这个熵曲线观察者感叹的存在,如果真的有个观察者的话。

从14个月左右,就能够明显感觉到绰崽具备了自己的想法,她可以和大人沟通交流(即使大部分时候没有语言),可以表达自己想要某个东西,到现在19个月,已经能够一定程度上开始控制自己的小便、开始接受大人发出的延迟满足指令(比如再在安全座椅内坐10分钟,比如只能看2集小猪佩奇等)。

于是,当你看到你膝下的那一个有机体,逐渐萌发出一点点自己的意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开始模仿甚至逆向模仿周围的时候,除了像上一篇写当爹记当中感叹生命的预设程序之外,还会开始因为这个有机体逐步走出你的控制而心生惊喜、意外、甚至一丝丝由于未知而伴随的些许恐惧和担心。

这种意识萌发,就像原来你手下的一个被你推着走的傀儡,开始慢慢出现了一丝丝不受控。虽然你知道这终究会来,但这过程一丝一缕在你不经意间渗透而并非预期中那种“突然有一天”的感觉。

焦虑

我有时会劝服自己焦虑一点,但看着绰崽周内在小区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陪着绰崽周末看风景看商场看人看物,甚至已经可以让她尝试一些奇奇怪怪的餐厅,我就觉得这是坠吼的安排。

焦虑家长的焦虑来自 cant afford 一个不完美的童年,焦虑的良药在于把娃扔给那些奇奇怪怪的商业机构,让他们offer孩子一个似乎完美童年的一部分。然而,自己都不能付出的关心,能够指望外人提供什么更好的关怀呢。

如同我过去求学、自由职业、创建公司等等,问自己的问题就是“有比这样更好的选择吗?”自己往往会给自己一个否定回答,那么干就完了。带孩子不也一样?周末亲自陪她玩耍吃饭剪头发洗澡睡觉,婴幼儿健身、体能、思维各种课和婴幼儿剪头搓澡服务会比我亲自来做更好吗?答曰没有,那焦虑个蛋。

一个自己都没有胆量掌控自己的人生的人,面对一个似乎应该更加负责的人的人生,所表现出的大抵会是一种可不能重走我之前的老路的沮丧。

而,我回头看我目前人生,几乎没有哪个步骤是让我懊恼沮丧和焦虑的,那么,似乎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我也就没有了焦虑的根基?

Leave a Reply